返回第一百九十五章 初谈(1 / 2)大宋好弟子首页

“听完了先生您的一番话,朕倒是觉得这个秦知儒确实是个人才啊!

只不过可惜,这样的一个人居然生在了大宋,真是可惜了。”

耶律隆绪淡淡的说道。

帝王本就是孤家寡人,即便是在张俭面前也不喜欢流露真实情绪的耶律隆绪难得有了可惜的神情。

“先生,你说为何这汉人的帝国总是会出现那么多的英豪呢?为何人才仿佛源源不断的一般,能够为这个国家不断的续命。

其实朕一直不明白,中原之地多灾多难,乱战数百年之久,本应该是一片死寂之地。

可为何会有那英雄如同彗星般崛起,一同寰宇,虽然宋太宗北伐失利,可我契丹依旧是无法南下半步。

后来的檀渊城下,本来草包一样的宋真宗已经决定要远走江南之地,可为何会凭空出现一个寇准力排众议!

为何这样的气运我大辽没有,这是为何呢?!”

说到这里,耶律隆绪的情绪再也不受到控制,强烈的不甘与愤怒一时间使得他身子有些摇晃。

张俭赶忙上前搀住他,让他坐在椅子上。

果然如同秦知儒预料的那般,耶律隆绪之所以会愿意答应党项人的提议,去试探大宋,与他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关系的。

“陛下万万要保重龙体啊!大辽离不开您,需要您继续统治这万里锦绣山河!”

张俭虽然话说的好听,但心里也是难免有些苦涩。

他与耶律隆绪都是聪明人,大辽如今看来在耶律隆绪的手上整整日上,一派盛世景象,可盛世背景后面,却是难以解决的各种矛盾。

耶律隆绪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威望还足以镇压下来,再辅以他张俭的各种手段,充当润滑剂的作用,勉强维持住了这个老大帝国。

可两人都不再年轻了啊!一旦耶律隆绪与张俭双双离去,还有说能够接受大辽这个摊子?

耶律隆绪气就气在这里,为何这么多年了,自己身边没有一个可造之材,为何大宋那边就能出现这么多的英才?

实际上确实如此,耶律隆绪的感觉很多。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大宋会陆续出现诸如范仲淹、欧阳修、富弼、文彦博等等一系列顶尖的文官,还有狄青这类武将。

而大辽只能够在不甘中走向落幕,不断激化的矛盾并不能够被继任的小皇帝处理掉。

而不断崛起的党项与女真也是给了这个老大帝国不小的打击。

比如在这一片繁华之中,即便耶律隆绪开了科举,给了汉人士子一个上升的机会。

可契丹人高高在上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那些思想顽固腐朽的老旧贵族,更是成为毒瘤一般的存在。

他们贪图享乐腐蚀的比谁都快,可对于帝国来说却没有丝毫的用处。

而那些有用处的,如同新鲜血液一般的士子,又很难晋升。

虽然张俭已经竭力庇护了,但是燕云十六州怎么比得上整个大宋?

文化是长时间的传承熏陶的结果,并不是一时兴起便可以做到的。

更何况如今大宋朝廷虽然排斥江南士子,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科举中南方的士子比例已经是越来越大。

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不仅仅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这般经济的发展,更是使得文化普及。

耶律隆绪平复了一下起伏的胸膛,淡淡说道:

“这个秦知儒既然如此受到重视,那么来大辽就是为了镀金的吧。

中原人将大辽成为虎狼之国,强盗之邦,来这里一趟这个秦知儒回去便有了升迁的理由。

是这个样子吧先生?”

张俭笑道:“陛下说的不错,这个秦知儒来这里确实是为了增长资历而来,大宋朝廷向来重视这个,在立国之初可能还会出现破格录取之事,但如今不一步一步靠着资历熬上来,很难服众的。”

耶律隆绪想了想:“看先生您的意思,似乎对这个孩子十分的重视,是想要想要办将他留在我大辽吗?”

张俭点头道:“是的陛下,如果可能的话,老臣真的非常想要将他留下来。

一来可以为我大辽增添一员干将,能够为我大辽竭忠尽智,二来可以继承老臣的衣钵,为这朝堂为陛下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耶律隆绪点点头,他相信能够被张俭如此看重的人,肯定不会是草包。

既然他敢这么说,就说明这个秦知儒确实是有哪些方面值得如此投资。

“先生既然这么说了,那朕自然是没有意见。

只不过此子被赵氏十分看重,能够答应先生您的邀请吗?

而且宋人最为讲究气节,若是入了我国与反叛无异,恐怕这秦知儒没有那么容易答应下来啊!”

耶律隆绪确实要理智很多,实际上他们的奸细也尝试过在大宋收买官员,可效果十分之差。

即便是那些不入流的小吏,在面对契丹人送来的金子时,也会不屑一顾顺手举报。

这让暗卫在南朝的工作很难展开。

张俭闻言也是叹了口气:“这个问题老臣也是十分头痛,这个孩子最是温润如玉,乃是谦恭俭让的君子,让他来大辽的话恐怕很难。

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对于老臣的好意也是来者不拒,并且时常去老臣府上或对弈或讨教问题,并时常拿老臣与那寇准相比较并感慨。”

耶律隆绪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哦?居然拿寇准与先生比较?真是新奇了,说来听听他是如此编排他的老师的。”

张俭笑着摇头道:“这孩子可做不出这等事情,他只是说寇准的学识更偏向于启蒙教导,是儒家所说的中正持平,四平八稳之学。

而老臣则是喜欢剑走偏锋,是务实之学,更加的偏向于实践。”

“难不成是在说先生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那倒没有,实际上这孩子说若是天下官吏都是务实之学,那么对于地方上的百姓来说却是好事。

若是人人都似那谦谦君子,风行无为而治,或者中正平庸无过便是有功的话,那么对于治下的百姓来说就是灾难了。”

“说的倒是还有些许道理。”耶律隆绪陷入了沉思。第八书吧8shu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