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白帝城,永安宫
刘备躺在榻上,回想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从织席贩履为业的落魄之士,到征战黄巾崭露头角,又辗转于公孙瓒、袁绍、陶谦、曹操、刘表等势力下,漂泊半生才有了今日,却不想竟会败在了陆逊小儿之手。
脑海中尽是夷陵之战的惨景,都怪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以致五万汉军皆丧于彝陵猇亭之地,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耗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两弟先后丧命,大军新遭重创,国事私仇使刘备忧愤成疾,眼看朝不保夕,遂下旨传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鲁王刘永、梁王刘理等一班皇子臣工,飞马至永安宫听命,太子刘禅留守成都。
且见诸葛亮见天子病危,慌忙带拜于龙榻之下,而刘备却则唤诸臣平身,并令诸葛亮坐于龙榻之侧,以便说话。
抚其背而长叹:“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若非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岂有今日之败!”
诸葛亮涕泣请陛下善保龙体,安心静养,不负天下之望;但有臣等为陛下驱使,不出几载,必能恢复元气,倒时还可跃马扬鞭,一统天下。
可刘备却摇了摇头,他自知大限将至,已无生机,遂与诸葛亮言:“朕命不久矣,然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嘱咐完,便传旨召诸臣入殿,正欲取笔写下遗诏,诸葛亮等臣工泣拜于地,带着哭腔颂道:“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愿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点了点头,随即命内侍把诸葛亮扶坐回来,执其手曰:“君才十倍于丕,必能安邦定国,嗣子若可辅,则辅之,若其不猜,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一听这话,顿时胆战心惊,汗流浃背,慌忙拜于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言毕,便不停的叩头,乃至流血都不曾停止。
刘备写完遗诏,叹了一口气,再令内侍把诸葛亮扶回榻边,瞧见刘永、刘理,让他又惦记起太子刘禅,便向李严询问太子近况。
可李严却不由分说的不断叩头,请陛下赐他一死!刘备当然奇怪了,便询问原由,为何求死?
原来是,太子刘禅,带太子舍人-霍戈、诸葛乔、傅佥,领五百飞骑自射山而出,便消失了踪迹,他派了三批人出去找,至今还了无音讯。
什么?
储君丢了!
此言一出,不仅病中的刘备惊坐而起,赵云、蒋琬、向宠、费讳等文武臣工,皆怒视李严。
太子一身一发关乎社稷安危,时下天子已然写完遗诏,传位于太子,而李严却说太子丢了。如此一来,大位传承,岂不是要生波澜!若非御前不得带兵,赵云等人此刻怕是已经拔刀了。
而就在此时,诸葛亮却说声:“陛下勿忧!”,话间,还给刘备加了靠垫,让他靠的舒服一下。
可刘备等不了啊,执孔明之手,疾声询问原由。
而诸葛亮也是温声劝慰陛下勿急,他也是昨日到永安的途中接到消息,汉嘉太守黄元,十日前率兵进攻临邛。
过了临邛就是江原,然后就是成都,消息先传到成都也属正常。而且江源的守军将领-牙将-赵统、赵广,也在太子离开射山的翌日,拔营南下,想来也是奉了殿下之命。
“胡闹!咳咳咳......,他以为他是谁,竟敢私自调兵出战,他就不怕,咳咳!”
对汉嘉郡之事,刘备半年前就考量过了,夷陵新败,损兵折将过甚,军心士气萎靡不振,他的又抱恙在身。而汉嘉临近南中,民风彪悍,黄元也是当地的豪强,值此多事之秋,还是以安抚为主,不宜再起刀兵。
就算黄元真的反了,李严可以自行处置,他这个尚书令,是干什么吃的,要让我儿这个太子甘冒奇险?
不对!没有李严的手令,就算刘禅是太子,他也调不动江源的守军。是李严,是李严故意放纵太子的,他是何居心?
一想到这,刘备下意识的打量刘永和刘理,这是要乱我社稷啊!刘备虽然病入膏肓,但到底是一代帝王,他的威严岂是李严能扛得住的。
李严不由打了个冷颤,一边叩头,一边陈情,他也是被太子胁迫的。太子带兵到了他的公署,逼着他写一份军令,责令江原守军任其差遣。
李严当然不愿从令,这种事必须上报陛下,可杨仪那厮竟然把剑递给了太子,还对太子言道,杀了他,就没人敢阻挠殿下用兵了。
“胡扯!我儿向来温良恭谦,如何能以剑逼人,还是你!”
李严自然不知道太子的性情为何大变,为君者讳,身为臣子,他又不能指责太子的不是,只能低着头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