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0章 殿试(1 / 2)官居一品首页

苏惟生要是听到熙和帝的心声,指定会说,就您这作派还指望国家兴亡呢?

登基才二十年,就祸祸得朝政混乱、官员腐败、边关硝烟四起、陇西民不聊生愤而反之、藩王拥兵自固,这哪里有半点兴旺之兆?明明是亡国之兆!

不过他做事一向专注,因此并没有注意到熙和帝的目光,而是将全部心神都放在了面前的题目上。

殿试的考题通常有三四道,都是皇帝最近有困惑或者亟待解决的国策问题。这是皇帝在向新晋贡士询问治国之策,又名“策问”。

皇帝或阅卷官可以通过贡士们的答卷分辩这位贡士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还是对国事有真知灼见的明智之士,以此来斟酌接下来如何安排他的官职。

然而现在,苏惟生面前的试卷上只有一道题,只是题目很长,竟有五六百字之多:

“朕闻治本于道,道本于德,古今论治者必折衷于孔子……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曰明物察伦,由仁义行。曰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皆未及武也。”

“独自商以下有天赐勇名执竞维烈之称,岂至后王始尚武欤?诸生得不勉思而茂明之?其为朕阐典谟之旨……”

意思很简单,皇帝问在场的考生,为何他越想励精图治,官员却愈发腐败、法令却更加松懈?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于他缺乏勤政爱民的精神,还是在于他的优柔寡断?

苏惟生心中冷笑,皇帝果然憋不住了。

这题目乍一看,似乎是在反省自身的错处,但皇帝是天子,怎会当真觉得自己有错?一句官员腐化、法令松懈,无非是谴责政令不通罢了。

可政令为何无法下达?还不是因为朝中有人一手遮天,蒙蔽下属!哪些人呢?比如内阁……

苏惟生还以为陇西发生那么大的事,此次殿试或多或少会出个与赈灾相关的题目意思一下,谁知……

虽然这考题也在他的猜测之中,但心里还是有些发寒——对当权者来说,还是手中的权力最为要紧,熙和帝如今这是连掩饰都不肯了!

殿试的策论一般不限字数,但通常都要写到两千字以上才算合适。时间是一整天,从天不亮到天黑为止。

中午皇帝让人送来了简单的午餐,让贡士们在座位上用餐,吃完继续写。

熙和帝作为一国之君,说是日理万机也不为过,自然不可能在大殿监考一整天。他只坐着受了贡生们的礼,而后在他们开始写文章时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出了太宸殿,他在议事时随口问了宁恪一句,“岳西池是太傅的外孙?”

宁恪连忙低头答道,“正是家妹之子。”

熙和帝又问,“苏惟生呢?”

宁恪从来没关注过岳西池的事,不过得知有几个少年常去宁老太爷的别院之后,还是着人调查了一番,闻言便答道,“回陛下,苏惟生是国子监祭酒苏大人的族侄。”

熙和帝微微一笑,“苏爱卿教导有方。”

随后微一颔首,没再说话,低下头继续看宁恪递上来的折子。

宁恪顿时一头雾水,这是个啥意思?陛下对这个苏惟生很欣赏?

殿内的苏惟生并不知道这一节,他先前已做过准备,这会儿只需把记忆中的文章写在稿纸上略加修改,便成了。

但写得太快未免令人生疑,他做出竭力思考的样子等了许久,才慢吞吞地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