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忠在家孤单无聊地躺着养伤,每天看着房顶上旋转的电扇叶,听着树上的蝉鸣,脑海里掠过一幕幕的过去。
他内心在冥想:人的生命真是脆弱,生与死就在那一瞬间。那天,要是拖拉机轧了我的头,我也许早就死了,生命之花难道就这样凋零了吗?可我只有18岁呀。姚永忠第一次思考了生命的意义,感到虚度了过去的光阴,再也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了。
姚永忠伤愈后又返回高三.七班学习了,他的同桌叫李飞,去年考上中专没去上,又来插班复习准备考更好的学校。
李飞天资聪明,博闻强记,只有英语是个弱项。姚永忠每天看着李飞听说读写恶补英语,成绩提升飞快,得到很多启发,暗下决心也要像他一样好好学。无奈自己基础太差,跟不上老师的授课。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来到1987年5月初夏,高三毕业班即将进行高考预选考试。考试前一天的下午,姚永忠从家里来到面粉厂办公楼,顺着四楼外的钢梯爬到了楼顶,在这里能俯看到整个县城。
天空泛着红色的晚霞,吹来一阵阵微风。姚永忠仰坐在被太阳晒得还有点发烫的地面上,望着空旷的天穹,默默地从裤兜里掏出一把口琴,吹奏了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断断续续的琴声悠长而又凄凉。
这时,姚永忠内心充满了惆怅和迷茫,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自己肯定考不上大学,下步该怎么走呢?去参军,还是等着参加招工?想到这,他心里又莫名地感到失落,琴声也愈发得传出一丝丝哀伤。
在几天的等待后,高考预选考试成绩终于出炉了,姚永忠不出意外的落榜了,文科分数比预想得还糟糕,英语20多分,数学只考了可怜的3分。
此时,姚永忠才觉着高考离自己是那么遥不可及,人生理想又是多么得虚无飘渺。姚永忠只有接受这样的现实,告别了校园、告别了同学,带着伤感回到了家里。
父母没有过多的呵责,只是侧面问了一下今后干什么。
姚永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考了很长时间,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爷爷是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山东8师打过仗、负过伤,四爷爷和爷爷在一个部队,后来南下到浙江工作。
父亲和二叔也都参过军,特别是二叔因犯精神病被部队退了回来,基于此,父亲姚学庭不想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再去当兵受苦。
姚永忠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必须作出抉择。他考虑了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爸、妈,我想考大学。”
赵秀云先接了话:“永忠想学就好。”
姚学庭沉思了一会,说:“那你想怎么学呢?”
姚永忠低头答到:“我想在家自学。”
两人听了以后有些愕然,姚学庭皱了下眉头说:“没老师教,这样能行吗?”
赵秀云打圆场说:“你姑夫在一中干副校长,让他分析看看”。
过了两天,父母把姑父王德亮请到家中,沏上茶,一阵寒暄。
王德亮说:“永忠,听说你想在家自学考大学。”
姚永忠有点尴尬地点了下头。
“你想学习是件好事,可我教了这么多年学,还很少遇到像你这样基础那么差的,数学才考了3分,在家自学肯定不行”。
赵秀云急忙说:“德亮,那你给想想办法”。
王德亮喝了一口茶,慢声说到:“以你这样的成绩和基础,在高三再复习一年都白搭,这样吧,我想办法把你安排到高二插班学,或许还有可能冲下试试,永忠,你看这样行吗?”
赵秀云先说道:“我看行,永忠还不谢谢你姑夫。”
姚永忠腼腆地说:“我同意,谢谢姑夫”。
暑假后,姚永忠又重回一中校园,在高二.五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