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众汉军立时收声,怒目而视丁奉兄弟。
诸葛寿随之看向丁奉,故作大度的说道:“汝二人若真心归附,吾便放归两千士卒,绝不加害。”
“两千!”此言一出,无论汉军还是吴军都无比震惊。
丁奉亦知能换得两千人已是意外之喜,因为他一开始说放了麾下儿郎,也没指望能全部放,除非对方是傻子,须知这些人一旦放回去,拿起武器就是战兵。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诸葛寿竟然大手一挥就放了两千人,这可占了此间半数吴军,难道这诸葛寿就不怕放虎归山?
诸葛寿自然不怕,因为在他眼中,这些东吴士卒早已丧失了胆气,不应该说放虎归山,而是放鼠归洞。况且区区两千士卒,如何比得上江东十二虎臣?这买卖可是血赚!再说,这两千人一旦回去,势必会传播消极情绪,也会影响到吴军的士气。
只见丁奉依旧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将军此言当真!”
诸葛寿也不答话,而是下令道:“甄别出江东籍士卒两千,卸去甲胄兵器,自东门放归。”
杜路闻言,虽有些不舍,但还是拱手行礼:“末将领命。”
毕竟这些都是功劳,放了着实可惜,但军师既然决定,他也只得遵从,于是便瞪了眼丁奉兄弟,转身而去。
丁奉见诸葛寿言而有信,心中虽仍有不甘,但还是信守承诺的与兄弟对视一眼,双双解下腰间佩剑,高高举起,拜倒:“仆丁奉(丁封),愿归降军师,甘效犬马。”
解剑单膝跪献,这是楚地古礼中的一种礼义。
在春秋时期,以及战国早期,楚国贵族以身为荣、以血脉为傲,往往贵族将领征战覆没,许多都会选择以佩剑自刎洗刷耻辱。例如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或许就有这一层原因存在。
而战败投降,表示臣服时,则要献上自己的佩剑,表示将性命托付于对方之意。
诸葛寿露出了笑容,遂下马扶起二人,并亲自将对方佩剑重新挂于二人腰间,同时亲切的握住二人之手:“今我得二位相助,如虎生双翼也。”
见二人眉宇藏愁,眼中带忧,再见二人年岁,多半有了家室妻小,遂好言宽慰:“卿等舍身取义,为孙氏保得两千儿郎,孙氏断不会加害卿等家眷,大可宽心。只待此战结束,某自会设法接来卿等家小,以全人伦,若有食言,卿等大可自去。”
兄弟二人未曾想诸葛寿竟如此洞察人心,只一眼便看出他们心中所思,莫非此人真能未卜先知?且诸葛寿这般磊落坦荡,几如古之君子!
二人遂心中感动,顿生敬意,深深抱拳行礼。
“仆等,多谢军师......”
诸葛寿之所以想收服丁奉兄弟,其实也有为蜀汉将来考虑的问题。历史上蜀汉经夷陵战败后,少壮派人才凋零,出现断层危机,加之益州一州之地,人才匮乏,不可否认的对之后的北伐中原影响深远。
只拿夷陵之战黄权部万人来说,据《三国志·文帝纪》描述: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裴松之注引《魏书》:权及领南郡太守史郃等三百一十八人,诣荆州刺史奉上所假印绶。
也就是说黄权率领南郡太守史郃等三百一十八人向曹魏荆州刺史投降,并且奉上蜀汉所授授予的印绶、棨戟、幢麾、牙门、鼓车,这便是这万人队伍中的官员数量。
而这其中黄权被封为镇南将军,加持中,授育阳侯,另有四十二人被封为列侯,一百多人被封为将军、郎将等。更不要说历史上在夷陵之战中,战死、投降的蜀汉将校官员,而这些人可都是蜀汉的中流砥柱,未来的人才库。
有人说冯习、张南云云都什么货色?这只能说他们战死的太早,还没有时间发挥。但这些人大多都是刘备占据荆州时便跟随的文武,仅历史明确记载,冯习、张南领前军,击溃陆逊、李异、刘阿于巫、秭归,便可看出这几人军事能力至少不弱。须知那时候的陆逊还不是大都督,还没有采取收缩战线于猇亭的战略。也就是说,冯习等将是在正面击溃抵抗的陆逊部,攻占巫、秭归。
常言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蜀汉要想三造大汉,结束这乱世,底盘小也就算了,人才总不能也比魏吴少太多吧?如此地利人和皆不在汉,那还搞个鸡毛?
毕竟打天下可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办到的事,历史证明在人才凋敝的蜀汉想要兴复汉室,诸葛老爹不行,姜伯约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