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章 国府反击(1 / 2)抗战之不该遗忘的地方首页

于镜涛等人听了王英军长的话后,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们为自己试验的车载火箭炮能够取得如此显着的成果而感到兴奋不已,纷纷表示明日一定全力以赴,继续配合军队的作战计划。

当这则消息传到远东兵团第三集团军指挥部后,赵卫国和张龙对于这样的战术安排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意识到这种新型武器的潜力和威力,决定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于是两人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明天的到来,心中暗自思忖着,如果这些车载火箭炮继续采用这样的战术,那么一方面可以大量消灭伪军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还能够引诱鬼子的炮兵开火。这样一来,这次的阻击战将会变得更加轻松。

果不其然,当第二天的战报再次呈现在赵卫国和张龙面前时,他们两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这份战报详细地记录了前一天的战斗情况,其中关于车载火箭炮的战果让他们感到非常满意。

赵卫国和张龙对视一眼,随即迅速交换了意见。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将这种战术推广到整个周家口至彭城的前线。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将四辆 130 毫米火箭炮发射车分散开来,每辆车前往一个特定的区域,通过对鬼子步兵的炮击来引诱鬼子的重炮部队暴露其阵地。一旦鬼子的重炮阵地被暴露,就立即对其进行摧毁。

这样的命令下达之后,于镜涛等技术人员也被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前往不同的区域执行任务。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这四个小组活跃在整个前线,不断地对鬼子的步兵进行炮击,同时第三集团军其余重炮部队密切观察着鬼子重炮部队的反应。

然而,到了第八天的时候,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无论车载火箭炮如何对鬼子的步兵开炮,鬼子的重炮始终没有做出反击。这种异常的情况引起了赵卫国的警觉,赵卫国立刻要求各小组停止行动。同时经过一番精密的计算和分析,赵卫国和张龙得出结论:我军已经成功地将鬼子的重炮部队摧毁殆尽。这一重要发现让他们信心倍增,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在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八点,第三集团军全线部队对鬼子以及伪军发起猛烈的反冲锋。

这一决定犹如雷霆万钧,瞬间点燃了战场上的战火。两天时间转瞬即逝,而远东兵团第三集团军的推进速度却令人瞠目结舌。他们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迅速逼近周家口和彭城这两座重要城池。

这样惊人的推进速度不仅让鬼子华中派遣军司令畑俊六大吃一惊,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为了应对这一紧急情况,畑俊六当机立断,紧急从整个大江沿线调集第9、10、21三个师团以及十个独立混成旅团,火速北上增援周家口和彭城一线。

与此同时,畑俊六还严令村上苦瓜中将务必坚守阵地,等待援军的到来。然而,就在鬼子的增援部队刚刚开拔之际,赵卫国就收到了来自国府、延州以及特战一师的相关情报。这些情报犹如及时雨,为赵卫国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信息。

紧接着,张凤祥也向赵卫国发来命令,要求第三集团军向后撤退到归德、临城一带,开始进行休整。这一命令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赵卫国深知其中的深意。于是赵卫国果断地执行了这一命令,带领第三集团军安全地撤回归德和临城两地的区域之内。

当赵卫国、李小胖、武元敏和于镜涛将他们对车载 130 毫米火箭炮的试验总结报告提交给远东兵团司令部后,张凤祥立刻意识到这些报告的重要性。于是毫不犹豫地召集了二舅吴国伟和父亲张天佑,一同前往李来福校长的办公室。

在办公室里,张凤祥将赵卫国等人的总结报告递给了吴国伟和张天佑,让他们仔细阅读。待两人看完后,张凤祥首先发言:“根据这些总结报告,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李来福教授及其团队研制的这款车载火箭炮绝对是战场上的大杀器。它的威力和性能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认为应该尽快投入批量生产。”

然而,吴国伟却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凤祥,我当然也认为这款武器非常出色,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着一个实际的问题。你也知道,我们的后勤压力已经很大了,尤其是卡车的数量严重不足。如果现在就开始批量生产这款火箭炮,我们可能无法有那么多的卡车提供到生产当中去。”

张凤祥理解吴国伟的担忧,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说道:“二舅,我明白如今后勤方面的困难,但这款武器对于提升我们的战斗力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拖延它的装备进程。”

张天佑耐心地解释道:“凤祥,你二舅的意思是说,再有三个月,你大舅购买的那批卡车生产设备就能调试完成并开始生产卡车了。到时,咱们想要生产多少卡车或者这种武器载具,都是没问题的。”

张凤祥听后,面露忧虑地说道:“可是父亲,三个月后可就到十一月份了!到时候哪怕就算这些武器生产出来了,再装备到部队里,恐怕都要过年了。这样一来,时间拖得也太久了!”

张天佑无奈地叹了口气,回应道:“我也知道时间紧迫,但是现在咱们所有部门都非常缺乏卡车,这可如何是好呢?”

张凤祥沉思片刻,突然灵机一动,说道:“要不这样吧,父亲。您看看能不能从政务部门那边挤出二十辆卡车来,然后再让二舅从后勤部门匀出三十辆卡车。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五十辆卡车了。然后,我们再去生产五十辆这样的车载火箭炮。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让部队尽快开展训练,另一方面也不会对咱们整体的运行造成太大的影响。”

吴国伟满脸不耐烦地吼道:“凤祥,你是真听不懂人话还是咋回事儿?难道你不清楚咱们现在大部分的后勤运输都得依靠马车吗?卡车那可是后勤部的宝贝疙瘩,哪能随便乱用!”

张凤祥一脸无奈地解释道:“二舅,您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我也没办法!”

就在这时,李来福校长插话道:“要不这样吧,我让咱们学校的机械类教授们全都投入到卡车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中去,这样或许能加快卡车投产的速度呢。”

张天佑听了,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不是我们不答应,实在是现在卡车真的太短缺了,供不应求!”

张凤祥想了想,突然提议道:“二舅,要不咱们跟美丽卡购买一批卡车吧!”

吴国伟一听,立刻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儿地说:“你这不是开玩笑吗?现在那些资金购买机械设备都已经紧张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十瓣花了,哪还有多余的钱去买这些成品卡车?”

张凤祥听了,也觉得很苦恼,他皱着眉头说道:“咱们现在看着地盘挺大,其实都是靠咱们的部队硬撑着,所以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到处腾挪资金!”

张天佑看着张凤祥那一脸苦恼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之情。他稍稍沉默了一下,然后语气坚定地说道:“凤祥,你别太担心了。我会想尽办法给你挤出二十辆卡车的,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吴国伟在一旁听到张天佑的话,心中也有些犹豫。但吴国伟咬了咬牙,还是下定决心说道:“凤祥,我也答应你,我会努力提供三十辆卡车,满足部队的需求!”

李来福校长则在一旁静静地思考着,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认真地对张凤祥说:“凤祥,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我决定再次动员所有的专家教授,让他们利用自己在国外的朋友、学生等人脉关系,尽可能地劝说他们返回国内,为我们的民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张凤祥听了李来福校长的话,心中一阵感动,他连忙说道:“校长,真是太感谢您了!有了您的支持,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接着,张凤祥深吸一口气,感慨地说:“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的民族有着无穷的潜力和坚韧的精神,绝对会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的!”

李来福、张天佑以及吴国伟三人几乎同时说道:“对,我们也相信这个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随后,四人开始根据目前的情况,详细地罗列出急需发展的产业目录,并一起谋划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引进科研人员以及促进各类重工业的发展。

而此时雾都的统帅府内,国府高层们正齐聚一堂,召开着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此时的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远东兵团第三集团军在周家口至彭城一线大破鬼子的战报上,这一胜利瞬间盘活了整个国府的抗战形势。

此时,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仰岳激昂地说道:“根据情报,鬼子华中派遣军又调集了十二万鬼子部队北上增援村上苦瓜所部,如此一来,留守在大江中下游的鬼子华中派遣军仅剩不到三十万,我认为,咱们反攻的时机已然来临!”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墨之也随声附和道:“我完全赞同薛长官的提议,彭城一带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鬼子 60%的野战部队,剩下的这点鬼子部队,连最基本的防御都难以维系,咱们完全可以趁机收复一些沦陷的国土。”蒋瑞元微微颔首,然后沉稳地说道:“诸位还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