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一巴掌打掉兄妹的情分(1 / 2)乡下姑娘英子的蜕变,首页

年过完了,那帮年轻人输完在工地里攒下的钱早就溜出去了,山村里也安静了,但他们从外面带回山里来的新潮的服饰、发型、歌声等已经在了山里留下了印迹,逐渐影响着山里新一代年轻人的风貌。

转眼又是一个夏天,粉蝶招展,蜻蜓飞舞的时候。

穿着丝薄黑色紧身裤、花色开领的上衣,樱桃嘴唇抹着朱红的英子脚步轻快地踏着这小段的胡同朝着自家那栋泥巴墙的瓦片房走去。

只见她左手举着粉红色的新型雨伞,肩挎着山里的女孩们没有见过的银色链条的红皮小板宝,右手提着从透明的塑料袋里展露出来的带鱼、海蛎等山里人家没吃过、或很少人家有吃过的海鲜。

十九岁的英子在家里排老二,上面有一个大她三岁的哥哥雄大,长得魁梧粗大,面容也长得成熟,看起来像个三十几岁的人,已经成家,生有一子,他哥哥跟她一样都不是读书的料,小学没毕业就学会了山里的各种农活。

英子的阿爸阿妈也是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的山民,一辈子也就偶尔上午去镇里赶过集市的的人,但他们都并不反对自家小孩子读书,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是他兄妹俩都不是读书的料,倒是小女儿英梅从小对书本抱有极大的兴趣,家里时常有她从大队文化中心借来的小人书。

才五十多岁的阿爸阿妈,因为一辈子窝在山里就为了拥有一栋独门独户的泥巴墙的瓦片房、以及子女的吃穿娶嫁等问题,天天日出而作,日入却不息,可以夹住蚊子的皱纹早已经爬满了他们的脸,加上日常穿着的都是没有一天不沾泥巴的蓝色粗布中山衣或侧边纽扣的圆领装,看起来就如六七十的人。

对于老人家来讲,大米自己可以种,猪肉可以自产,花菜之类的屋子后面的菜地就可以采摘,一日都可以不发一分钱就把生活过了,因此没有可忧愁的,倒是大女儿英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他们现在最希望的是有媒人上门牵线,赶紧找个人家把英子嫁出去。

在山村里,姑娘长到十七八岁不要说是已经亭亭玉立,至少是丰满结实,充满了甜甜美美的招蜂引蝶的香气,上门来引诱的男生是趋之若鹜的,除非到了大家墨守成规的适嫁年龄还还没结婚的。

偏偏英子就是这样的一位姑娘,还招来了绯言绯语,让本就老实巴交、少言寡语的阿爸阿妈娘好生郁闷,没有见识又头脑简单、性情耿直的英子哥哥雄大因此也对她没好脸色。

山里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的,屋子前半脚开步便是大五六米的小悬崖、小山坡,它的下方便又是挨着山坡的瓦片房,这样,有些房子连后院的墙都免得砌了。

最后一户人家的屋子后面或边上便是可当木柴用或日常搭各种架子用的经济松树林,亦或密密麻麻的的青翠的毛竹林等。

英子家的正前面刚好有其它三户连排着的房子,所以它们高出路面的后墙与陡直的山坡就形成了一小段的“窄巷子”,其实也就是羊肠小道。

现在是大暑天,所以尽管才临近中午,屋后林子上的知了已经前后呼应地呱噪着,打破了山村静谧的响午。英子却好像没听到它们的乱囔囔,一边举着伞一边嘴巴里还哼起了自己从磁带里听到的那首《粉红色的记忆》:“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可是还没等她把整首歌哼完,人已经到了那扇尽管褪了漆色却依然结实的两块厚木板的门前。那门没有锁,平常只有夜晚睡觉时才会从里面拴上木条。

英子想这会家人应该有人在家,一边收拾雨伞一边提起右脚顶开虚掩着的木门。

山里的瓦片房一般是三开两进的二层楼结构,就是中间那排是中堂和后院,它们之间就隔着一堵木板墙,木板墙左右各留着一个没有门的出入口,出入口上方各做成一个龛来供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