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寻人无果,袁景灿便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四处张望着,同时亦步亦趋地随着人流缓缓前行。
......
观音殿前,袁景灿伫立良久。他凝视着眼前的废墟,心中感慨万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曾经恢弘大气的南方第一的寺庙,如今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袁景灿望着废墟心神荡漾,恍若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而他身旁有一位老和尚,正慈眉善目地静静注视着他。
袁景灿猛然惊醒,才意识到自己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他转过身来,双手合十,微微躬身,轻声说道:“是弟子唐突了,还请师傅莫怪……”
老僧同样双手合十还了一礼,缓声道:“施主既能如此专注瞻仰佛光,便是与佛有缘之人,又何来唐突之说?”
“大师见笑了……”袁景灿不禁面红耳赤起来,心中暗思忖自己刚才哪有想过什么观音、佛祖之类的呀!那不过是随口胡诌罢了。
只见那老僧微微一笑,目光如炬地凝视着袁景灿,缓声说道:“我观施主眉头紧锁,似是心中存有诸多烦恼与业障。不知可否与老衲吐露一二?”
袁景灿心头猛颤,眼神不由自主地微微闪动了一下,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轻声回应道:“还请大师为我解惑……”
老僧点了点头,语气和蔼地回答道:“施主但说无妨。只是老衲能力有限,所谓‘解惑’实不敢当。佛渡有缘之人,如若施主诚心理佛,自然能够得到佛祖的庇佑,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言罢,老僧再次双手合十,虔诚地默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袁景灿低头沉思片刻之后,抬起头来直视着老僧的眼睛,郑重其事地问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然伯仁之死却可救百人,此等因果,敢问师傅何解?”
老僧仿若未闻,反而悠悠地说道:“我与施主说一个小故事吧,从前一位菩萨在行六度万行时,登上了一艘商船,商船上有250个商人和一些非常重要的货物。其中一个人起了贪念,想把船上所有的人都杀死然后把货物独吞。这位菩萨用神通力获知后,把这个人杀了,理由是他不忍心看着这位商人因为贪念而造如此大的杀业,这位菩萨愿意自己把他杀了,让自己下地狱。此既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受报是他的业力,然而救人是你的愿力;以大悲心救渡众生,即使无法挽救,也可成就你无量功德!”
袁景灿轻轻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明悟之色;片刻之后,他又再次开口发问:“敢问大师,世人皆醒我独醉与世人皆醉我独醒,究竟哪一个状态下的我,才是真正的自我?”
大师微微一笑,双手合十,缓声说道:“阿弥陀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施主只需要坚守最初的本心,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左右,又何必去在意那些旁人的闲言碎语呢?烦恼即菩提...”
袁景灿闻听此言,心中豁然开朗。他恭恭敬敬地朝着大师深施一礼,语气无比虔诚地道“多谢大师授业,弟子受教了!”
老僧微笑着还了一礼,然后慢慢地向后退去。他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仿佛每一步都蕴含着无尽的禅意。随后便渐行渐远,身影逐渐融入人群之中,最终消失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