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七章 各方博弈(1 / 2)心影赤子星首页

对明星来说“火”的定义很简单。

人气、流量、号召力。

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圈中地位,更进一步能影响资本运作,甚至自身就是资方。

他们在一部影视作品里的话语权非常高,有的明星主演拥有自己的制作团队,导演摄像配心等一应俱全。

这种大牌明星华夏不多,准确的说是如此成建制的专业明星不多。

欧联合和美合众那边不少,和华夏的区别很大。

他们有能力带来大量资本,也有各自的投资、发行渠道,可称一人成军,独木成林。

国外的新人导演们做梦都想和这种大牌搭上线。一旦成功就相当于免费获得了一整套明星评奖级别的摄制组人员装备。

刚出新手村就得到神级套装,付出的不过是主角风格定位的一部分妥协,何乐不为!

再说从一开始就可以向适合剧本风格的明星去努力争取嘛!

这就不叫妥协,叫私人订制!

娱乐产业存世数百年,明里暗里的规矩不少。

虽然时不时也有新人导演手撕明星耍大牌之类的消息,这种明星和导演的相处模式还是普遍得到认同的。

在华夏就有所不同。

没有多少明星有像国外那样专业的剧组团队、律师团队,多数只是靠资本和流量说话。

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这种事要比国外发生的频率高上一些。

但华夏是世界上少数导演核心制的影视文化区。

导演天然拥有话语权优势,就算是再大牌的明星也不敢随意欺负一个导演。

毕竟娱乐圈是个奇迹之地,谁知道哪天哪个小角色就一飞冲天。

现在一时爽,到时候导演协会里传起自己耍大牌艺德不好,可就是砸饭碗的事情!

就算自己是资方,按正规程序选定了导演之后,再想事事如意就是一件不得人心的任性作风了。

华夏换导演的比例远远低于欧美,被誉为导演的天堂。

这个天堂对知名大导演和混出了资历的老人来说还算是名副其实,对新人只能说是个听起来很美的梦而已。

从对新人导演的发掘和扶植这方面说,欧美那边要优秀的多。

由于华夏成名导演的优势地位,再加上心音、传统之争,各大院校学阀之争,地域派系之争……

草根新人导演想要混出头难上加难,堪称地狱。

世界知名的大导演华夏数量不差,奖项也不落下风。

但从年龄结构和新生代导演的出现比例上对比,华夏已经处于劣势。

这些纵横大势,一般的从业人员无暇考虑,但其影响早已贯穿全局。

明星和导演的这种局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资源的分配逐渐集中,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越来越多的新演员接不到优质剧本,越来越多的新导演拿不到投资。

资源的倾斜又进一步加重人气、作品的集中。观众的注意力越来越难分出给其他人。

最近几年里华夏所谓的“四大小生”,“四小花旦”之类虽然有利于捆绑宣传,却不利于其他演员的发展。

放眼望去,除了被常提起的几个名字,华夏这些年能拿的出手的新生演员和明星已经屈指可数,不复百花齐放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