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肘后方》:诺奖颁奖词提及的古书(1 / 2)古书奇谭首页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位85岁的药学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在宣布获奖名单之后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肘后备急方里边有个记载,“取鲜蒿,清水渍,尽绞之,绞取汁,尽服之”,就是这段记载触发了屠老师的灵感。

在发言里,齐拉特主席提到了中国古代的一部医书肘后备急方。这是截至目前诺贝尔奖颁奖词提及的我国唯一一部古书。

这部医书是东晋医药学家葛洪所著。

肘后备急方是治疗学专著。简称肘后方。原名肘后救卒方。东晋葛洪著,后经梁代陶弘景增订为补阙肘后百一方。金代杨用道再次增补方成今本肘后备急方。这部医书收录了直至4世纪时民间验方验法多种。全书共8卷70篇。该书所介绍的小夹板固定伤骨法以及捏脊手法等至今仍在使用,而角法则为拔罐法之原型。

在葛洪的生活年代,战争频仍,疾疫流行。他广泛收集民间验方验法,结合个人经验,辑成此书。所载方药价廉效著,治法简便易行。

真正奠定葛洪医药学家地位的,则是他所撰写的肘后救卒方3卷。所谓“肘后”,是指可以挂于臂肘,以比喻其携带方便,“救卒”二字,则指救治突然发生的疾病。卒通猝。因为是救急使用,因此该书主要记载一些常见病症的简便疗法和急救疗法,也由此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临床实用手册”,就性质而言,颇有些类似现在所说的“急救手册”之类。肘后救卒方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医药文献,不少都是首次记录,其中尤其以对急性传染病的记述最为后世所重视。

肘后方中首次详细描述了在古代肆虐一时的“天花”的症状、传入中国的途径以及流行情况。当然,肘后方中并无“天花”一词,而是名其为“虏疮”,之所以叫“虏疮”,是因为这种病最早在作战被俘获的俘虏中发现。据肘后方所述:这种疾病从西方向东方流传过来,很快传遍了全国,该病发作时,自头面开始,全身皆长疮,形状像火疮,疮头上有白浆,流出后很快又产生,如果不及时治疗,重症者多死,即便是治疗好以后,留下的紫黑色的瘢痕,要一年之后才会慢慢消退。对于这种外来疾病,此前的医学典籍尚未记载,肘后方的描述,对于认识这种疾病的由来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医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