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大名注:别人著书我注书(1 / 2)古书奇谭首页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指的是明清以来长篇章回的四部代表作。但除此之外,在学术领域,我国还有“四大名注”,这就鲜为人知了。

“注”是注释体例之一。一般来讲,一部好的古书面世若干年,总会引得注家蜂起,这是一部古书要成为经典的节奏。做注一般是蹭名书的热度,其名气一般是难以盖过原书的。但也有的学者会独具慧眼、另辟蹊径,选择一些冷僻的书来注,经他们的翻天妙手注过的书会脱胎换骨,大放异彩。这些注也因其不俗的含金量,成为“名注”。古往今来,在我国学术领域,有四部“注作”颇有名气,不论从文学史还是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号称“四大名注”。不过,这说法也有几种不同版本。最普遍的说法是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李善文选注,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段玉裁注说文、郦道元注水经、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李善注文选。把裴注换成了段注。此外,还有把裴松之注三国志、刘孝标注世说新语、郦道元注水经放在一起叫做“三大名注”的说法。

四大名注的说法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钱穆先生的发明,出自他的中国史学名著,流传最广。段注换掉裴注的那个版本不知具体是谁的发明。

“三大名注”的说法则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发明。他在寒柳堂集的徐高阮重刊洛阳伽蓝记序一文中,指出“裴松之、刘孝标、郦道元网罗群书以注书,不独保存大量已佚古籍,且其注能较原作更具史料价值”。

裴松之注三国志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有些地方过于简略,有些地方甚至是故意地歪曲历史。晋以下一百三十余年,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的宋文帝已经发觉了这个不足,于是命中书侍郎裴松之进行增补、注解、纠错。裴松之收集了大量的史料,最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武断地进行取舍,而是把存疑、矛盾的地方“并皆抄纳,以备异闻”裴上三国志注表。

刘孝标注世说新语

刘孝标名峻,南朝梁时人。他的注为世说新语漫画式的描写补充了很多翔实的背景资料。以德行第一的第一段为例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五式商容之闾,席不暇煗。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1汝南先贤传曰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有室荒芜不扫除,曰大丈夫当为国家扫天下。值汉桓之末,阉竖用事,外戚豪横,乃拜太傅,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反为所害。

注2海内先贤传曰蕃为尚书,以忠正忤贵戚,不得在台,迁豫章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