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战国策》:渔翁们的辉煌战绩(2 / 2)古书奇谭首页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因此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集,其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以下是一些关于此书的著名评论。

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宋李文叔书战国策后:“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阖谲诳相轻倾夺之说也。”

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捭阖就是开合,是说话和闭嘴的技巧。

战国策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战国策的成书也有一段传奇,与秦汉两朝对待书籍的态度和做法息息相关。

汉书艺文志里有一段话,对此做了很好的总结: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叹日“朕甚悯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的时候,秦始皇李斯觉得不胜其烦,采取的是一把火烧之燔灭的武断做法,给文化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到了汉朝,则“改秦之败”,“广开献书之路”,汉武帝则“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汉成帝则第二次“求遗书于天下”。而且汉成帝不是简单地重复汉武帝的做法,而是令大学者刘向刘歆父子二人“校书”,即系统整理所收古籍。父子二人连续干了几十年,成果颇丰。刘向根据丰富的资料编写了很多书,如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楚辞等书,山海经是他与刘歆共同编订的。总之,可谓硕果累累。这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全国图书,文化意义深远而重大。

刘向父子对所有图书编了目造了册,天下古书的事儿总算整明白了。

有一天,刘向又在天禄阁国家档案馆校录群书,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刘向如获至宝,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但是这些写本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花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将其按照国别进行编订,最后得33卷,约12万字。他又给它起了个很霸气的名字叫战国策。之所以叫战国策,是因为书里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即战国时诸国混战,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制定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这些文章本来也有名字,比如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刘向很喜欢“国策”这个名字,于是在“国策”前加了一个“战”字,巧妙地表明了此书相关的历史时期,非常贴切,堪称神来之笔。

这样,战国策就诞生了。

诞生地是西汉国家档案馆天禄阁。究其“血统”,战国策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只能算混血儿,刘向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是其助产医生。

战国策原文章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罗根泽疑出于蒯通,此人本名蒯彻,范阳人,即今河北徐水北固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蒯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这点很可能启发过诸葛亮。韩信死后他被刘邦捉拿后释放,后来又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这样一个人在其晚年著述一本总结几百年来纵横家活动的书籍,是可信的。即便著书的人不是他,或不仅仅是他,那么六本纵横家写本由他搜集起来,并认真研习,最后通过其后人献书到了天禄阁又被刘向最终发现,也在情理之中。

战国策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是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记载的策士们游说诸侯国的言论资料,是游说辞总集,几乎所有纵横家谋士的言行都收在此书。战国初年到秦统一240年间,12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都在此一一展现。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史记有九十卷的史料直接取自于战国策。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司马迁一定先于刘向见过这部书,只是那时还没有命名。

战国策一书有三大特点一智谋细,二虚实间,三文辞妙。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先秦时代的“我是演说家”。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是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写唐雎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司马迁在苏秦传后也说“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由于采用了文学虚构手法,虚虚实实,不可完全当信史,又不可完全否定,而又如此精彩,战国策其实是可以当做三国演义一类的书来看的。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里策士谋臣斗智的一场场好戏都受其影响。战国有七雄,后人完全可以根据战国策写一部七国演义。